本文摘要:拿起斧锯的伐木工刘振国有了一份新的工作。
拿起斧锯的伐木工刘振国有了一份新的工作。他身着大皮袄,头带貂皮帽,手荐烟袋锅,躺在虎皮椅上扮演着起“座山雕”。“座山雕”是中国“文革”时京剧样板戏《活捉威虎山》中的主角角色。这部京剧在上世纪60年代广为流传,近期又由香港编剧徐克新的改篇,搬上银幕。
剧中写的解放军智斗匪帮的故事虽为虚构,但“发生地”林海雪原却现实不存在于中国东北的苍茫林区之中。刘振国所在的柴河林业局,就利用文学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原型“威虎山”谋求产业转型。黑龙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,中国每10根木头就有3根半来自该省。
2014年4月,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全面暂停木材商业性砍伐。柴河林业局沦为当地产业转型的改革试点。在柴河林区研发的景区中,仅有“威虎山九寨”一处景点,去年就招待游客58万人次,门票收益约2600万元人民币,日最低接待量约3万人次。刘振国找到,不砍树,也能赚到到钱。
“停伐是好事儿,前几年生产任务越来越少,可采的伐区也不多了,我们工人私下里都殊不知过,真为不想砍伐了,我们就营林、造林、养育,在景区办好旅游服务。” 修养生态资源,以绿色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,早已从中国局部的改革试点下降为“政治任务”。
2015年3月2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托“绿色化”,将之与“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、信息化、农业现代化”三大,这凸显了中国高层致力推展生产方式绿色简化的决意和态度。以“威虎山”品牌效应顺利转型的黑龙江省内林业局毕竟个例。
辟生态、轻维护的观念和产业实践中于是以逐步普及。某种程度被大山环绕着的卫星林场,也打响了“威虎山·雪村”品牌。
原卫星林场杨家职工金友清对记者说道:“我们死守着这片大山就是最差的资源,就是我们手里的‘金饭碗’,我把家里的空房子翻新了一下,接踵而来了家庭小旅馆,可容纳十人住宿。明年想再行不断扩大规模,把家庭旅馆做到大。” 柴河林业局对旅游、绿色食品、木材深加工等产业都冠上“威虎山”品牌,以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。
“我们现在以‘威虎山’为卖点,设计杨子荣人物雕像和东北虎雕刻等工艺品,期望游客讨厌独具特色的威虎山根雕,留给纪念。”原柴河林业局储木厂卸车工马传昌告诉他记者说道。
本文来源:66娱乐官方网站下载-www.jejubeer.cn